为什么正月十四要吃羹_以此纪念历史英雄,第1张

  正月十四是春节的第十四天,也是春节的倒数第二天,这一天是做好收尾阶段的一天,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春节是我们每个人新一年的开端,每个人都想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好的未来,在这些天里人们遵守风俗习惯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纪念名将戚继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说故事,自然每个节日人们所祭拜的对象也会有差别,但其主要寓意都是一样的。据说是为了纪念大明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的。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是台州府一位状元发明的,状元的母亲是信佛的,每当初一十五的时候便要去斋戒,而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其母必会在佛堂度过,状元不忍母亲在团圆时刻一人独守,便将元宵节提前一天。据说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时候被倭寇围困,那时正好正月,天气寒冷城中食物所剩不多大家不知如何是好,一天戚继光将军命大家将家中所剩食物都集中到广场中,并将其剁碎后放入大锅中并所剩不多的面粉做成菜羹以解大家的饥寒,也因此一代代的传下这食物。

  糟羹的制作方法

  在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其节日气氛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台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国独一无二。糟羹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也很独特。据清《台州外书》载:元宵时,“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为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常以芥菜、肉丝、猪耳朵、猪尾巴、豆面、冬笋、香菇、木耳、豆腐干、油泡、川豆板、芋头等时令蔬菜,切成丁状或末状,在锅里烧熟,加水烧开,再用米粉调水,倒入锅中搅匀,烧成糊状即成。古时,曾用酒糟调和,故称“糟羹”。

  吃糟羹讨好彩头

  吃糟羹也是一件十分有讲究的事情,正月十四一般是先吃咸羹再吃甜羹,寓意先苦后甜。正月十四那天人人都会串门去吃糟羹,而且有个风俗哪家糟羹是被吃得越多的,预示这家今年会财运红火。所以每家每户都尽力把自己的糟羹做得内容丰富,口感鲜美,希望被更多人吃掉,就为了讨上这个好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