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贴春联放鞭炮_贴倒福迎接好运,第1张

  每一年,当我们看到街边都开始售卖春联的时候,看到四处有着红灯高挂的时刻,便是年味。随着年纪的增长,对过年的体会也慢慢不太一样。也许小时候,是新衣服是压岁钱,长大了变成了对家乡的牵挂,到了年老的时候更是思念亲人。

  贴春联福字迎接新年

  没到过年之前,家家户户一定要做的事就是贴春联和福字。一家人在一起贴上春联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乐融融的吃年夜饭。当然春节的习俗可远不止这些,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个地域都有它们的特色和习俗。尤其到了过大年时,各地的习俗非常有特色。

  春节为何贴春联

  我们只知道要贴春联,却有很多人忘记了为何要贴的传统和民间传授。古代时有一个鬼域,里面的鬼经常在夜里出来。但鬼域门口有两个看守,一个叫做神荼,另一个叫做郁垒。这两位看守监视着鬼域里面的鬼,一旦发现它们为非作歹就把它们抓出来喂虎,因此鬼物们便不敢胡作非为。所以人们便用桃木刻上两位看守,希望以此镇住鬼物。到了唐代,桃木上的人换成了秦琼和秦叔宝,这两位唐朝的大将军成为千家万户的门神。宋代时,文化气息比较浓厚,因此人们便在春联上写上祈福的对联,贴在门上,祈求平安,因此还诞生了许多有名的对联,并衍生出后面的猜灯谜的习俗。

  祭祀灶神不可少

  春节很多的民俗活动,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在腊月的时候临近过年很多家庭开始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