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禁火寒食的寓意_习俗的起源是什么,第1张

  在很多地方,清明节前几天是需要禁火寒食的,通俗的来说就是在这天不能够生火,只能够吃冷食。在古时,禁火寒食是需要持续三天的,这个阶段被称为寒食节,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节日,教导着我们需要忠孝两全。

  清明前禁火寒食的原因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禁火寒食的起源

  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

  寒食节的文化影响

  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

  相关推荐:

  清明节寒食的来历是什么 节日的文化价值

  寒食在清明节前还是在清明节后 时间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