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为什么要祭祀_民间历史自有说法,第1张

  夏至,不论从节气的角度还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都有着极为特殊的寓意。比如,这天,其实是全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并不是最炎热,而是这天也有很多特殊的风俗和民俗。我们想要在之后能够过的更加顺意,也切勿忘记拜神祭祖。

  民间传统要记牢

  夏至,是要吃面的好日子。同时,也有祭祀的传统。在中国的古代,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夏至如何划分

  在我们中国的民间,夏至是有具体的时间点区分的。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三候

  在很多中国的节气里,都有着三候的说法,夏至也是如此。一候鹿角解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