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历的十二月,也叫做是腊月,主要是因为古时候在农历十二月的时候,都是要准备腊祭的,因为古时候的祭祀为国家大事,而在腊月祭祀是非常常见的。人们会在这个月里祭神拜祖,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获得庇佑,让自己的来年过得更加顺畅。
腊月祭祖的由来
腊月中的腊字,本意为干肉,引申为年终岁末用肉合祭众神的祭祀。农历十二月之所以被称做“腊月”,主要与祭祀有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所以说,腊月是“祭祀之月”。也有说法指,“腊”是“猎”的通假字,“腊祭”亦为“猎祭”,“腊祭”是指猎取禽兽祭祀先祖的意思。如汉代应劭的作品《风俗通义》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说法认为,“腊”是指新旧交接,如《风俗通·礼典》说:“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祭祖之后不扫地
在腊月十三祭祖之后,是不能够动扫帚的。因为人们认为那是老祖宗带回来的运气,或者是诸位神仙的赐福。此刻扫地,就是把财气扫出门。垃圾自然也是财,也不能扔,直到初二晚上祭了财神,夜里送了神以后,初三早上才能扫地,把垃圾清理了。
腊月的其他习俗
在腊月的时候,是非常忙碌的,从喝腊八粥开始,人们依次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等。腊月在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在先秦时期,岁末的这个月是大祭的月份。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腌制腊味或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年肴,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