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腊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腊月是我国的最后一个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做好很多的准备,需要开始准备着手春节的东西了。而在腊月的时候,每一天都是有着自己的特殊寓意,其中在腊月初九这天,是有着很明显的特点。
腊月的由来
腊月最早的意思是指“干肉”,而农历的十二月,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是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有“腊月”之称。岁末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因在小寒至大寒之间,干燥少雨、吹西风季候风,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这便是岁末十二月得名“腊月”的由来。腊月在岁末,处在新旧交替时段,在古时也是岁终大祭的月份。
腊祭的讲究
在腊月,最常见的就是祭祀的习俗了。由于岁末十二月处在新旧交接时段,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因这个月有“腊月”之称,在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腊祭”。《左传》中收录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祭祀在古时相当重要。早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岁末腊月祭祀的习俗,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众神。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岁末的“腊祭”与后世流行的佛教“腊八节”在节日名称上同有“腊”字,但节日内涵不同。
历史发展
腊月初九的时候,正处于是寒冬的阶段,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在先秦时期,岁末的这个月是大祭的月份。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腌制腊味或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年肴,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里的传统民俗很多。腊月是岁末小寒至大寒这个月的别称,自阴阳合历推广后人们常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假若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闰腊月)”。